第553章 《电影手册》封面人物_导演之王2000
笔趣阁 > 导演之王2000 > 第553章 《电影手册》封面人物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53章 《电影手册》封面人物

  第553章《电影手册》封面人物

  太阳翘着二郎腿,坐在白云之上。

  很多时候走神了,偶尔想起了工作,往大地洒落一些阳光。

  它就像是法兰西的这边的老百姓一样,做事没个正形。

  这边火车晚点,飞机航班推迟,公交少了班次,都是正常的事。

  如果你点了外卖,第二天送达都不奇怪。

  关于这一点,法兰西老百姓早就习惯了,他们并不在意,甚至出了很多电影调侃自黑。

  法兰西的新闻媒体界情况差不多,做事不规范,经常丢三落四,信息不准确。

  在法兰西的媒体界中,唯有一群人比较特殊,他们的严谨程度超过了法薪社,被其他人称为法兰西最卷的一群人,他们便是《电影手册》的相关工作人员。

  在这个星球,《电影手册》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电影杂志。

  《视与听》,《帝国》,《国际银幕》,《电影评论》等等杂志,与电影手册相比,总是缺少一些气质。

  像是《视与听》在全世界的销售量应该要比《电影手册》更高,但是在业内人心中,《电影手册》才是世界第一的电影杂志,究其原因,应该是《电影手册》更加纯粹,这是一群真正热爱电影的人创办并且维持的杂志。

  为了保持《电影手册》的高质量,这些来自欧洲的编辑们都卷起来了。

  常年看片,日夜颠倒,加班写稿那是正常的事。

  不过就算如此劳累,疲倦,《电影手册》依旧是整个欧洲,所有热爱电影的年轻人心中,最向往的工作之地。

  今年五十二岁的莱奥.卡拉克斯就曾经在《电影手册》做事。

  那时候他只有十八岁,在《电影手册》当一名杂工,帮助一位编辑查找资料。

  那段时间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日子,他疯狂的吸收着电影相关知识。

  在他二十岁的时候,他制作了人生第一部短片。

  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,他拍摄了人生第一部长篇电影。

  自此之后,莱奥一路开挂,成为了法兰西后新浪潮的代表人物,成为了法兰西赫赫有名的大导演。

  尽管身份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不过莱奥依旧喜欢去《电影手册》总部大楼,找编辑们聊天,寻找灵感,了解当今世界电影的发展潮流。

  这一天上午,在温暖的阳光中,莱奥随手抓了两股春风,大步踏入《电影手册》总部大楼。

  他并不是要去找灵感,见老朋友,而是找《电影手册》主编斯蒂芬.德洛姆商量一件事。

  不久后,在主编办公室,莱奥看到了斯蒂文.德洛姆。

  莱奥.卡拉克斯是一个全才,他不仅仅是导演,还是编剧,摄影,演员。

  他个子不高,不过面容还挺帅气的,今天染白了头发,看着比实际年龄小的多。

  此时穿着休闲西装,看着很惬意。

  而斯蒂文.德洛姆显然不如莱奥潇洒,他常年坐在办公椅上,工作更多,更少运动,他和莱奥年龄差不多,但看着大了一个辈分。

  他穿的也很正式,看着就知道是个有操守的人。

  “我的朋友,雅各布说你有事转达,到底是什么事?”

  德洛姆让秘书给莱奥倒了咖啡,等秘书离开后,便询问起来。

  莱奥笑笑,随后说道:“雅各布让你们安排一下,采访我们的电影新贵——李。”

  德洛姆知道莱奥说的“李”,就是刚刚拿到了戛纳金棕榈的华夏导演。

  他点了点头,“没有问题,这是应该的。”

  李声耀拿到了金棕榈,《电影手册》作为世界第一电影杂志,采访这位创造戛纳记录的年轻导演,本就是应该做的事。

  莱奥双手捧起咖啡,低头喝了一口,随后不抬头说道:“雅各布还有一件事。”

  “什么事?”

  莱奥这番作态,让德洛姆郑重许多,尽管雅各布是他敬重的前辈,莱奥是他好朋友,但对待《电影手册》,他一向非常严格。

  “雅各布希望六月刊的封面是李。”

  德洛姆闻言,瞬间皱起了眉头。

  “朋友,这一点非常重要,并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。”

  就像是《时代》杂志封面是一种荣耀一样,《电影手册》是月刊,封面一样非常重要。

  每一期的封面,要么是业内德高望重的大导演,要么就是契合《电影手册》主题的演员,或者电影宣传。

  可以说不管是导演,还是演员,没有人会拒绝成为《电影手册》的封面人物。

  很多人都曾经想要贿赂德洛姆,或者是杂志社内其他编辑,想要成为《电影手册》的封面人物。

  无一例外全部失败了。

  加上德洛姆这个主编,《电影手册》一共有九个编辑,每一期的封面人物,都是九个编辑举手表决出来的。

  德洛姆说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,并不是撒谎。

  莱奥作为老熟人,他自然知道《电影手册》的运作,他放下咖啡杯,接着说道:“我有四点理由。”

  “哦,伱也支持李?”

  “是的,我去戛纳参加了这一届电影节,我几乎看了所有热门电影,我确定《寄生虫》是今年最优秀的电影,李拿金棕榈实至名归。”

  德洛姆点点头,没有接话。

  莱奥接着说道:“《寄生虫》拿到了金棕榈,李打破了戛纳电影节的记录,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两连金棕榈的导演。

  这是第一点,我觉得《电影手册》有义务宣传他。”

  德洛姆拿起笔,写了一行字。

  莱奥接着说道:“第二点,这是雅各布的请求,他说日后一定有回报。”

  雅各布是戛纳电影节主席,他要培养嫡系导演,愿意给李声耀更多的荣誉,这是正常的操作。

  德洛姆能够理解这一点。

  莱奥接着说道:“我在戛纳看了《寄生虫》,这部电影非常棒,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,我觉得他的电影,已经是非常成熟,几乎没有缺点。

  而且他的电影观影门槛很低,一般的成年人都看得懂,他的电影可以让普通观众感受到电影魅力。”

  德洛姆闻言,拿起笔,将莱奥的话记了下来。

  “最后一点,《电影手册》需要新鲜的血液,既然我们已经在整个欧洲寻找热爱电影的人,那为什么忽略亚洲呢?那是一个人才库。”

  《电影手册》刚刚开始,仅仅是法兰西的电影爱好者当编辑,后来扩展到整个欧洲,继续往外发展,其实是大势所趋。

  上世纪《电影手册》只有法语和英语版本。

  等到本世纪初,《世界报》收购了《电影手册》,为了提高销量,适应千禧年之后的市场,《电影手册》开始建立官网,发行电子版,另外还在伦敦,纽约,洛杉矶等地发售。

  再过几年,大英的菲登出版社收购了《电影手册》,开始增加西语,葡语版本。

  未来出汉语版都不是不可能。

  德洛姆闻言,沉默片刻,“我们确定采访李,至于他能不能当杂志封面人物,我们需要讨论一下。”

  他知道手下的编辑,这些人都是欣赏纯粹文艺电影的人。

  不管是《1937》,还是《寄生虫》,李声耀都在商业和文艺中找平衡。

  或许很多普通影迷,觉得李声耀这样非常难得,欣赏这样的态度。

  而在《电影手册》的编辑们看来,李声耀还是不够文艺,电影艺术性不足。

  要让手底下的编辑们认可李声耀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  莱奥叹了一口气,“德洛姆,我们应该寻找更多的出路,不仅仅是要考虑艺术性,电影创新,还要考虑怎么增强文艺片的影响力,以及拓展市场。”

  莱奥早年认为电影艺术性最重要,但是后来他成为了大导演,越发觉得电影需要寻找新的道路,这样才能在众多娱乐中,保持电影影响力。

  他之所以看好李声耀,就是因为他看过李声耀的一些新闻,知道李声耀的商业片非常成功,他希望李声耀可以给全世界的文艺片导演一些启发,一些建议。

  ……

  李声耀参加了戛纳电影节后,行程安排挺紧凑。

  他先是与雷蒙影业签合约,《寄生虫》在非洲大陆的版权,三百万美刀卖给雷蒙营业。

  另外雷蒙营业还会给李声耀举办个人电影展。

  他接着就参加了戛纳电视台,法兰西二台,法薪社,以及央视的采访。

  央视的采访团队本来在伦敦,时刻报道伦敦奥运会的筹办工作。

  因为李声耀两连金棕榈,立即将这些人安排去巴黎,随后进行采访。

  采访结束后,记者告诉李声耀,这一段采访的一些画面,会放在新闻联播。

  能上新闻联播,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代表着上面的认可。

  李声耀心情极好,接到了《电影手册》的采访邀请,立即同意了。

  他自然知道《电影手册》在业内的地位。

  《电影手册》和《视与听》现在已经成为了业内电影评判标杆。

  一部电影的历史地位高不高,看看《电影手册》和《视与听》的排名就知道了。

  千禧年之后,排名第一的电影就是墨镜王的《花样年华》,这部电影在整个电影史,一开始是排名第十,后来不断上涨,等到李声耀穿越时,《视与听》影史百大,《花样年华》已经名列第五。

  《寄生虫》自然不如《花样年华》,在他前世,排名年度第二,未入影史百大。

  2012除了《爱》比较出色,其他电影不太行,现在李声耀提前把《寄生虫》制作出来,说不定能排年度第一。

  这一天下午,天色阴阴的,看起来似乎要下雨了。

  巴黎的街头到处都是旅客,纷纷扰扰,格外吵闹。

  李声耀带着助理,乘车赶到了《电影手册》总部大楼。

  片刻后,他见到了德洛姆为主的编辑们,以及这一次采访的主持人莱奥.卡拉克斯。

  莱奥并不是专业的主持人,他更多扮演一个对话人的角色。

  五分钟后,李声耀与莱奥相对而坐,两个人中间摆了一张小圆桌,桌子上放了两杯水。

  “李,可以适应巴黎的环境吗?”

  “不是很习惯,比预期中要差许多,有些失望。”

  巴黎到处都是小偷,到处都是狗屎,以及尿液,在欧洲已经臭了。

  亚洲旅客还非常向往巴黎。

  莱奥拍拍手,“很好,李,你没有恭维我们,没有错,这座城市正在衰退,就像是电影一样,法兰西的电影在衰退,全世界的电影都在衰退。”

  不仅仅是摄影师,以及速记员,《电影手册》九位编辑都过来了。

  德洛姆想要让李声耀成为六月刊的封面人物,就像是他预测的那样。

  其他编辑纷纷表示李声耀的电影不够文艺。

  不过大家愿意李声耀成为六月刊封面人物的候选。

  他们之前还有几个候选,分别是《柳暗花明》的雷加达斯,《黑影》的蒂姆伯顿,《爱》的迈克尔.哈内克,以及超级英雄电影大合集《复仇者联盟》。

  这几个选择,并没有绝对的优势,各有优缺点。

  此时听说李声耀过来了,编辑们便来围观,想要看看两连金棕榈的李声耀。

  说实话,作为一群经常坐办公室,深夜拉片的编辑,他们样貌普通,身材一般,就外形来说,毫无亮点。

  他们看到李声耀第一眼,感觉就不怎么好。

  太年轻了,太帅气了,看着像是一名偶像明星。

  这是丑逼对帅哥的天然排斥。

  李声耀并不知道编辑们的想法,听到了莱奥的话,点点头,“是的,电影正在衰退,不管是在技巧创新,还是在剧情叙述方面,都在后退。”

  快餐文化席卷全球,好莱坞电影越来越没有营养,虽然票房不断刷记录。

  但就电影发展来说,千禧年之后放缓许多,也就是一部《花样年华》够牛逼。

  两个人吐槽了一会儿现在的商业电影。

  莱奥撇了眼围观的编辑们,他知道怎么讨好这些编辑,便接着问道:“你知道《电影手册》的创办精神吗?”

  “当然,安德烈巴赞先生希望《电影手册》是高度介入,立场鲜明的批判性杂志。”

  所谓的批判性就是以挑毛病为主。

  关于这一点,李声耀一向很佩服。

  到了2022年,《电影手册》又换了老板,这一次新老板中有几名制片人,这几个制片人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,直接表明希望《电影手册》更加温和,更加时髦。

  这句话直接惹恼了以德洛姆为主的编辑,一共九名编辑,七个人辞职,仅仅留下了两个人。

  李声耀毫不犹豫说出了《电影手册》创刊精神,让围观的编辑们对他生出了几分好感。

  “那你怎么看待曾经的红色浪潮?”

  法兰西有一段时间有过红色浪潮,《电影手册》一样深受影响。

  那时候蒙太奇被称为苏/联蒙太奇,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,不怎么受西欧文化界的认可,他们认为蒙太奇是强加给观众的精神控制。

  而在法兰西红色浪潮时期,法兰西的电影工作者,尤其是《电影手册》为主的电影学家们,像是特吕弗,戈达尔等人,他们认为蒙太奇可以超越影像自身的真正意义,蒙太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摄影手段,可以与现实主义完美的融合。

  这一个论点让西欧和好莱坞的电影工作者接受了蒙太奇,自此之后,蒙太奇风靡全球。

  “我觉得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,苏/联电影艺术,与西欧的电影观念发生了有趣的碰撞,并且产生了非常绚烂的化学反应,深深的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,全世界的电影工作者,都应该了解那段历史,就像是特吕弗,戈达尔前辈他们一样,在电影领域验证,创新。”

  李声耀小小拍了《电影手册》马屁,让围观的编辑们心情更好。

  莱奥点点头,随后与李声耀聊到了《1937》和《寄生虫》。

  两个人聊了半小时,莱奥这才问道:“李,我注意到你两部拿到了金棕榈的电影,都兼具商业和艺术,这是你有意追求的吗?”

  李声耀点点头,“是的,这是我制作电影的方向,我希望我的电影可以让更多人看到,并且普通观众可以看明白。

  而不是抬高观影门槛,制作一些普通观众看不懂的电影。

  在这个前提下,尽量的增加一些思考,引导观众去思索。”

  “在你心中,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区别是什么?”

  李声耀想了想,“除了在剧情设置上的区别,我认为还有一点是观众的反应,观众看文艺片,看的是自己,观众看商业片,看的是别人。

  我们看到自己,会思考。

  我们看到别人,会高高在上,会有距离。

  这是文艺片和商业片的重要区别。”

  其实就是换一种说法而已,归根结底还是文艺片与商业片在题材上,在制作上不同,给人的效果不一样。

  莱奥闻言,点了点头,随后问出了他最想要知道的问题。

  “李,你怎么看文艺片的未来?”

  整个办公室都安静几分,编辑们,以及工作人员齐齐望向李声耀。

  外边下雨了,雨水滴滴滴的落在玻璃上,这是晚春的脚步声。

  尽管天气更暖和了,但春天要离开了。

  李声耀思考片刻,随后说道:“随着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,传统媒介的传播效果越来越弱,个人发声的渠道越来越多,观众会有更多的选择。

  如果是好的文艺片,其实更容易获得更高的票房,得到更多人的认可。

  我说的好的文艺片,是指普通观众看得懂的文艺片。

  一般来说文艺片可以分为商业文艺片,以及艺术片。

  艺术片的观看门槛比较高,商业文艺片低的多。

  我觉得这是一个选择问题,全看主创的意思。

  商业文艺片和艺术片没有高低,都应该发展。

  我个人是持乐观态度,我觉得通讯网络的发展,让全世界的观众更加亲近,当有好电影的时候,爱好相近的人,更容易得到相关资讯。

  所以我看好文艺片的发展。”

  ……

  李声耀不久后就离开了《电影手册》总部大楼。

  莱奥跟着离开了。

  德洛姆为首的九名编剧聚在一起,“我们举手表决吧,六月刊封面人物是谁?”

  蒂姆伯顿,迈克尔.哈内克,雷加达斯,李声耀一一被表决。

  轮到了李声耀,得到了七票。

  通过刚刚的采访,让编辑们认识到李声耀虽然年轻,但是一个很了解《电影手册》发展,并且有文艺片情怀的导演。

  这样的人值得拉拢。

  雅各布想要捧李声耀,他们一样想要捧这样的年轻导演。

  毕竟如此年轻的导演太难得了,应该给予更多鼓励。

  最近几年,不管是商业电影,还是文艺电影都几乎停滞了,这个时候,更加需要愿意坚守的人。

  只要李声耀不制作纯商业片,他们就愿意接纳他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2xn.net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2xn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